从根源上说,对于小说漫画分销系统 公众号小说系统源码 漫画系统 APP系统开发 听书系统搭建✅项目合作 二开均可 TG:saolei44✅的相干内容,必要进一步理解。
中新网济南9月26日电 题:在心尖上“走钢丝” 山东心外团队以精尖技术破“心”难题 中新网记者 赵晓 王峰 在山东济南,有这样一支团队,他们为呱呱落地、体重仅800克的先心病患儿,重启过心跳,也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、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八旬老人,抢回过生命。他们屡次突破技术极限,攻克疑难病症,护佑心脏“砰砰”律动。 “世界心脏日”前夕,中新网记者走进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(山东省立医院),对话心脏大血管外科负责人、主任医师王安彪,听他讲述团队在心尖上“走钢丝”、与死神“掰手腕”的故事和经验。王安彪和团队成员开会商讨手术方案。赵晓 摄 以“绣花功”修复“心瓣膜” 立于方寸手术台前,王安彪和团队成员有序操作、默契配合,在实时影像的引导下,向患者心脏精准输送人工瓣膜。9月初,在他的主导下,团队首次应用国产球扩瓣,为一名患有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81岁高龄患者,成功实施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。 山东省立医院心外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,也是国内首批博士、硕士学位授予点,85%的医生具有博士学位。心脏瓣膜修复是该科室的一大特色技术。早在20多年前,王安彪就已涉足这一领域。 “当时大多数心外科大夫对心脏瓣膜修复比较陌生,以人工瓣膜置换病变瓣膜的方式为患者做手术,但我专注做瓣膜修复,没有专业器械,就用人工缝制。许多患者治愈后,反馈效果很好。”王安彪说。 在他的带领下,山东省立医院心外科的心脏瓣膜修复技术愈加成熟,近年来实现从“开胸”到“微创”的跨越,技术创新屡次“领跑”省内外。2024年,该科室成功开展3500多台心脏大血管手术;心脏瓣膜手术800余台,其中瓣膜修复约350台,占比40%以上,远超国内同级医院水平。 “每台手术都离不开跨学科合作,一般需要10至12人共同完成。”王安彪介绍,心脏手术是复杂工程,离不开手术团队、麻醉团队、体外循环团队、护理团队等共同协作。 得益于多学科团队协同作战的优势,今年7月,心外科联合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、超声医学科团队,成功开展一例高难度“TEER+TAVR一站式”微创瓣膜修复手术,将一名68岁老年患者从危机边缘拉回,标志着医院在复杂瓣膜病综合治疗领域实现新突破。山东省立医院心外科团队在为患者做手术。受访者供图 用微创术护佑“小心脏” 作为外科领域难度最高的技术之一,心脏手术常被业内誉为“刀尖起舞”。其中,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因操作空间“迷你”,更是难比“针尖刻字”。 医治复杂先心病是山东省立医院心外科的另一项“绝活”。近几年,王安彪团队重点攻关小切口、腔镜等微创技术,约80%的先心病患儿通过微创手术治愈。术中创伤小,术后恢复快。 “我们做过手术年龄最小的孩子,落地仅两小时,心脏不到核桃大小。”王安彪回忆说,这名患儿属于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,出生后出现严重紫绀、喘憋,用上呼吸机,循环仍维持不住,只能紧急安排手术。从术前麻醉穿刺、术中开刀,到术后呼吸机护理,每一步都像“走钢丝”。 基于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技术沉淀,王安彪团队还救治过许多罕见疑难先心病。“比如‘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’,属于一种冠状动脉畸形。不少患者在其他医院难以确诊,转到我们这里才明确诊断并安排手术,到目前做过三十四例。还有‘单心房单心室’,俗称‘人鱼心脏’,我们也做过不少。” 曾有一位山东烟台女孩身患极为罕见的单心室畸形心脏病,且伴有完全型大动脉转位、肺动脉高度狭窄。王安彪接诊后,为其制定了3次分期手术策略。她先后在2岁、4岁左右顺利接受两次手术,后因家庭变故,直到18岁(2023年),才完成第三次手术。 历时10多年,王安彪团队用3场高难度手术,让她成功摘掉复杂先心病的“帽子”。 在王安彪看来,复杂先心病诊疗考验的是一家医院的综合实力,从诊断到治疗、护理,必须要有完整的协作体系。 以心外科和新生儿科为主体,山东省立医院成立山东省先天性心脏病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平台,从产前诊断、产检分娩到出生后诊断、新生儿5G转运、外科手术等,形成全流程管理模式,现已为百余名先心病新生儿开通产前产后一体化绿色通道。 “我们建立的先天性心脏病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平台立足省内、辐射周边,曾通过千里转运救治过青海、西藏等省区的先心病患儿,让他们重获‘心’生。”王安彪团队也多次走出山东,跨越千里,赴高原地区援助。 2024年,山东省立医院心外科完成约1000台先天性心脏病手术,手术数量和复杂先心病手术比例均居山东省首位,并稳居全国第一梯队。王安彪(右一)在医院查房,与团队成员分析患者病情。赵晓 摄 凭硬实力挑起重担子 近几年,随着心脏筛查技术的提高,全国每年约有10万名先心病患儿出生,先心病在所有出生缺陷中占比超40%。 “未来,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平台和微创技术是我们重点努力的方向。”王安彪团队正力争把先心病患儿的治疗年龄往前提,复杂先心病放到新生儿期开展,较为复杂的在1岁以内完成手术,同时继续提升在微创、腔镜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。 先天性心脏病、心脏瓣膜病之外,心外科还发展有冠心病、大血管、体外循环支持3个亚专科。 “每个专业都有国内、省内知名专家担任组长或副组长。”王安彪对记者表示,冠状动脉搭桥年手术量超过1500台,其中90%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,微创搭桥和全动脉化成为常规手术操作,手术成功率约99.5%。大血管手术主要治疗主动脉夹层和各种类型的主动脉瘤,手术成功率95%以上。 目前,山东省立医院心外科形成了先心病、冠心病、心脏瓣膜疾病、大血管疾病四大专业诊疗技术集群。“医”路漫漫,这支队伍上下求索,练就硬实力,为山东乃至全国各类心脏大血管疾病诊治挑起重担子。(完)--> 【编辑:胡寒笑】
中新网广州9月27日电 (记者 王坚)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生科普科幻艺术作品征集活动颁奖活动27日在位于广州的广东科学中心举行。活动现场。广东科学中心 供图 据介绍,本届活动由广东科学中心、广东省宋庆龄基金会等单位联合主办;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馆联盟、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、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少儿艺术委员会、广州科普联盟共同协办。活动以“一起科学一齐喝彩”为主题,紧扣即将到来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,吸引了粤港澳三地青少年广泛参与,为大湾区科技与体育事业融合发展注入了蓬勃的青春活力。 本届活动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,得到了粤港澳三地科技场馆的支持。活动共征集到参赛作品逾3300幅,参与人数与作品质量均创历史新高。经过专家评委的严格遴选,最终120幅作品入展,其中30幅作品获评“杰出作品”,10幅作品获评“网络人气作品”。 广东科学中心副主任周震寰表示,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即将在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的重要节点,逾3000位大湾区少年一起用画笔擘画科技与体育融合的未来图景,这既体现了对体育精神的深刻理解,更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。 据了解,参赛作品紧扣主题,充分展现了青少年对未来体育科技的奇思妙想,很多作品结合最前沿人工智能技术和热点体育场景,展示了青少年们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体育素养。其中作品《太空马拉松》描绘了宇航员在星际轨道进行长跑,《智能教练》展现了AI教练如何为运动员提供个性化指导,《全息竞技场》则构想了虚拟现实技术在未来赛场的应用。 来自澳门的年仅10岁的获奖者郑凯琳,凭借作品《湾区科创助展运动魅力》获得了杰出作品奖。她兴奋地告诉记者:“我的画里有澳门塔,也有港珠澳大桥。我希望未来的运动会能充满科技感,大家可以借助科技设备一起在美丽的湾区‘上天入海’。” 颁奖仪式前,世界跳绳冠军高嘉桁、黄荣标领衔的广州花都“光速少年”表演队献上了精彩表演。快如闪电的步伐与眼花缭乱的绳索技艺,完美诠释了体育运动的力与美,赢得了全场热烈掌声。 据悉,本次活动的获奖作品将制作成专题展览,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馆联盟成员场馆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展出。(完)--> 【编辑:刘阳禾】